黃大茶創制于明代隆慶年間,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。葉大、梗長、黃色黃湯,具有濃裂的老火香(俗稱鍋耙香)。
外形梗壯葉肥,葉片成條,梗葉吉相連形似釣魚鉤,梗葉金黃顯褐,色澤油潤,湯色深黃顯褐,葉底黃,中顯褐,滋味濃厚醇和,具有高嫩的焦香,黃大茶產品按品質優次分3級6等。黃大茶要求大枝大桿,鮮葉采摘的標準為一芽四五葉。一般長度在10-13厘米。黃大茶大枝大葉的外形在我國諸多茶類中確實少見,已成為消費者判定黃大茶品質好壞的標準。前些年一些茶區也仿制黃大茶,但因外形缺少“大枝大葉”,故“魚目混珠”。
黃大茶要求大枝大桿,鮮葉采摘的標準為一芽四五葉。一般長度在10-13厘米。春茶一般立夏前后2-3天開采,為期1個月,采3-4批。夏茶芒種后3-4天開采,采1-2批,不采秋茶。采摘方法為,留魚葉采,做到“三采三留”,即采符合標準的對夾葉,留小的正常芽葉;采頂苗,留側苗;采肚苗,留蓬。葉要新鮮,采回的鮮葉要合理攤放。雨水葉要薄攤。如葉層厚,應勤加翻拌。白天采晚上制,一般不隔夜。